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座谈会发言摘登(二)
△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座谈会现场
【编者按】2024年7月,在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青岛被宣布成为中国首个“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为总结上合文艺活动成效,探讨开启上合文艺新篇的思路举措,12月7日,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座谈会在青岛胶州市举办(点击查看)。山东省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之明,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单伟,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静以及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胶州市文联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上,王之明、孙静分别致辞,单伟主持。江腊生、周海波、温奉桥、宋文京、刘宜庆、徐丽丽、陈世平、黎权、马达、亓文平、邹威特、赵坤、冯强、乔洁琼、张乐、罗蕾、杨硌堂等专家紧紧围绕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的会议主题建言献策。现以发言摘登形式推出座谈会交流成果,以飨读者。
徐丽丽
青岛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青岛市新文艺群体协会副主席
上合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上海精神”为遵循,无论我们用何种形式来赋能上合,前提都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是文明和文艺间的彼此尊重,还有更重要的是尊重艺术发展的规律。让我们欣喜的是,胶州市近年来一直不断创新突破思维,运用多种形式为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赋能,做大上合组织这篇大文章。
一、今年7月份,“上合之夏”舞蹈展演周在胶州盛大绽放,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同时,也成为了文艺赋能上合的鲜明符号。我们应该继续将这一品牌升级打造,进一步扩大其对外影响力,努力使其成为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传承和艺术发展的角度,结合本地实际,建议建设上合组织国家艺术研学基地。以“胶州秧歌”为品牌,依托全国高校交流采风、校外舞蹈培训机构、新文艺群体及全国各地舞协,打通文旅与研学的路子,让大家来到上合,了解胶州秧歌,学习胶州秧歌,最终人人会跳胶州秧歌,使其具有极强代表性和更大影响力的地方标记,打造上合中国山东秧歌艺术研学第一站,并以此为基础,吸引全国舞蹈精品和优秀舞者来青交流、学习、展演等,围绕上合组织国家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进行舞蹈创作,打造一批上合特色舞蹈精品。
三、从艺术国际交流的角度,建议建设上合组织国家文化艺术交流展示中心。做成上合组织各国家的艺术交流基地和联盟,通过座谈、研讨、组织展演展示等活动,让国际多元艺术在此碰撞交流,迸发出更亮眼的火花。
总之,艺术是相通的,既然上合精神之一就是谋求共同发展,那么我们各艺术门类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和联系,寻求融合与突破,真正用多彩文艺赋能大美上合。
陈世平
青岛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
青岛海发文化(集团)监事会主席
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监事
一、上合国家电影节有了很好的开头,建议在上合示范区接续举办下去。2018的上合电影节有开幕式、闭幕式,都是央视六套录播,费用不少。我们再举办这样的电影节,建议更多借用民间力量。我们可以借鉴“民办公助”模式,把上合电影节延续下去。
二、建议做一家上合电影院,作为上合电影节固定举办场地,同时开辟出一个影厅,常年播放上合国家电影。电影院好办,现有的影院更名或是加挂一个名字都可以。举办几届之后,积累下来的片源会是一笔不小的文化财富。
三、利用好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上合国家留学生资源,成立上合组织国家艺术团(或一带一路艺术团、再或丝绸之路艺术团),我们现在有了上合之珠文化艺术团,这两个团可以并为一个团,也可以单独设立。把高校的留学生组织起来,再加上我们本土的专业演员,能编排出一台上合大戏。
四、建议成立专门的上合组织艺术交流中心之类的机构。像对接石油大学等高校,聚合上合国家留学生资源这些工作可以交给这个机构。同时,这个机构还可以承担其他多项职能,如组织艺术展览、艺术讲座、艺术家驻留计划等。
五、推动文艺创作合作。各国的艺术家可以合作创作与上合组织相关的文艺作品。我们可充分利用好山东禀赋资源和本土艺术要素,和其他上合国家艺术家一起,合作创作融合各国舞蹈风格的舞剧。如将胶州大秧歌、印度的宝莱坞舞蹈、中亚国家的民族舞蹈等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舞蹈演员的共同演绎,传递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多元文化魅力。
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建议开展线上文艺活动,如线上音乐会、虚拟艺术展览等。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传播。可以建立上合组织艺术数字博物馆,将各国的艺术作品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参观。同时,开展线上艺术直播活动,如线上音乐会、线上舞蹈表演等,让观众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欣赏到上合组织国家的艺术表演。
七、充分利用好青岛市与上合组织国家城市的友好关系,在上合示范区设立上合国家友好城市会客厅,并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青少年夏令营研学基地。建议上合示范区协调好省市外事部门,把这块资源利用好,让友好城市之间的文化经贸交流合作在这里开花结果,把上合示范区建设成为这些友好州市设在中国的窗口。
八、找准流量密码,利用好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短视频等宣传手段,把人气和流量做起来。建议开辟一个山东优品乃至国优产品展厅,把这里打造成永不落幕的上合交易博览会;青岛电视台中华美食频道曾经制作过节目《丝绸之路上的美食》大型纪录片,我们可以联合青岛广电每年举办丝路国家美食节。让消费者进得来、留得住。
黎权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在上合示范区,无论是大沽河的入???,还是胶州口,它是三里河文化、板桥镇文化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是上合充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体现。由此而开展的文化旅游和文化商贸活动,必将成为上合示范区有意味的文化方式。
一、“做实、做好、做美、做响”,创作以诗歌为体裁的传播内容。以青岛全域联动高水平建设“四个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为题材,开展宏观叙事和典型描述,形成一批能够打动人心,广为传播的诗歌作品。
二、立足上合组织和上合示范区,发挥广大诗人的传播能力。诗歌是胶州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近年来培育和成长了陈亮、韩宗宝、李林芳、王小玲等一批在国内享有知名度的优秀诗人。一般来说诗人都具有立意高远、视角新颖、发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诗人与其他文艺从业人员不同的是,每个人都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了解和掌握不同的一手资料与信息,诗歌作品短小精悍,因此诗人的传播能力更强、更快、更有力量,更容易形成“旅游和文化之都”的传播效应。
三、以诗为群,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上合组织如今已扩大为数十个国家组成的“上合组织大家庭”,每个国家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广为人知的优秀诗人和流传广泛的诗歌作品,以诗歌为载体加强交流与研讨,是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以诗为群加强民间交往,可以不断深化上合组织各领域务实合作,巩固文化互信、促进共同繁荣,来提升胶州作为“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地位与水平。
马达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青岛大学旅游和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
1600年前,法显大和尚从中国出发,绕行中亚,进印度取经,又从海路返回,从当时还叫长广郡的青岛登陆。他写了一本书,名叫《佛国记》,记载了他沿途的地理信息。是中国人的第一份航海图志。
1600年后,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举办,上海组织成员国的国家首脑齐聚青岛,这简直就是一次1600年后,法显和尚的旅行的世界级回访。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机遇。
青岛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数次拥有这样的国家级的战略红利。胶州这种战略红利,远至宋朝就有,当时的板桥坊的地位,很像今天的深港澳,是宋国与北方国家的地理边关,形成了强大的基于国家战略的港口经济。元朝,又修了胶莱运河,打通黄渤海,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打通两海的运河,成为当时国家经济的“干线”之一。国家赋能于一个地方,是一种发展模式,赋能经济的经济形态,胶州应该用好用足用实。在这种逻辑下,形成了我们的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怎样用好国家赋能,就需要理解好赋能的关键要素,我有几个在文化和宣传方面的建议。
第一,用好国家赋能的关键词。现在我们的宣传突出的“上合示范区”,讲的是城与国的关系。这样其实是很累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城市,城市与国家之间的合作项目,会很疲惫,因为经贸合作重要的是平等互通,而我们的主题重点其实并不是“上合示范区”,而是“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在国与国之间出现摩擦和博弈的时候,通?;岚训胤骄匙魑桓鲋匾幕撼搴腿碜怕椒绞剑颐怯Ω糜檬怠暗胤骄场彼淖?,加强上合城市之间的大范围合作,成为我们在国家战略支持下的独特的发展优势。也为国家分忧和寻找更多发展机遇。建议在宣传上,突出“地方优势”。
第二,怎么做。胶州的上合地方经贸示范区,实际上比“上合示范区”更有空间和潜力。国际关系趋于全球化时,地方经贸顺大势就可以做大;国际关系趋于单边主义或多边关系时,我们就更多的形成城市合作,我们可以把胶州、青岛、山东的地方商品与服务走出去,到上合各个城市去,再把他们的请进来。上合文化之都,也应该把上合诸国城市的优秀文化形成独特的展示空间和内容。我们可以缔结更多文化姊妹城市,在上合各城市,形成更多荣誉市民、文化使者。甚至可以授权一些所在城市的文化传播机构,为我们所用,也为活跃经济文化往来,形成抓手和平台。
所以,我们应该多关注上合国家地方怎么做的,怎样用好“地方经贸”的这张“王炸”牌,为我们的城市创造机遇,也为国家给我们的赋能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亓文平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青岛大学副教授
下面,我从一个文艺评论者和画家的角度简单谈一点感受。
今早从大桥上看到胶州湾碧海、蓝天、红房、大桥,真可谓风景优美,当年德国人来到这里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开放性的环境更是上合示范区所看重的。如何发挥文艺的作用,用文艺反映这种美,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让胶州的深厚历史底蕴在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时代彰显活力,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和欣赏到上合示范区的美,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注重文化传播力量,创新传播形式。胶州有一流的平台,例如我参与装饰工作的胶东国际机场、宝龙美术馆组织的上合之约博士展等等。文艺参与进来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示成就,还要能更好地传播。否则,仅仅活动落地,没有后续发力,可能就变成只有一而生不了三。
二、打造海洋文化品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同一场展览,主题不同,效果不一样。当前一个很好的榜样就是用视觉的形式讲好黄河故事一系列活动。其实我们同样也可以借鉴,通过举办写生展和项目式培训的形式讲好大沽河故事,甚至是海上丝绸之路故事,做好东亚的文化交流。
三、挖掘青岛和胶州的人文历史,激发现代活力。胶州有高凤翰、冷枚、法若真等全国性的文艺名片,例如,我们组织以此为主题的文艺批评和学术研讨会都是有底气的,并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专家人才共同参与探讨“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打造和建设,进而扩大上合示范区的影响力。
邹威特
青岛市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既是青岛及上合示范区的荣誉,也是推动青岛文旅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就“上合组织旅游旅游和文化之都”工作,提出两点建议:
一、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讲好青岛故事、讲好上合故事。在做好艺术创作与展演的基础上,借鉴成都文联推动的“艺评成都”经验,争取在《中国艺术报》设立“艺评青岛”专栏,其中,将上合文旅活动的相关评论作为重点,让“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相关文艺评论获得更好的传播。
二、开展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以脍炙人口的歌曲宣传“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形象。山东省主办的第11届全国运动会主题歌《相亲相爱》是一个成功样板,泰山、黄河、孔子等文化意象与音乐融为一体,很好地展现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厚重文化形象。优秀原创歌曲也会为“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