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服务想约就约-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全国茶楼信息网官网,400元3个小时快餐

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座谈会发言摘登(三)

△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座谈会现场

【编者按】2024年7月,在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青岛被宣布成为中国首个“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为总结上合文艺活动成效,探讨开启上合文艺新篇的思路举措,12月7日,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座谈会在青岛胶州市举办(点击查看)。山东省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之明,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单伟,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静以及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胶州市文联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上,王之明、孙静分别致辞,单伟主持。江腊生、周海波、温奉桥、宋文京、刘宜庆、徐丽丽、陈世平、黎权、马达、亓文平、邹威特、赵坤、冯强、乔洁琼、张乐、罗蕾、杨硌堂等专家紧紧围绕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的会议主题建言献策。现以发言摘登形式推出座谈会交流成果,以飨读者。

赵坤

青岛市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山东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谓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首先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关于青岛的城市属性?!吧虾献橹糜斡胛幕肌?,意味着青岛的定位是“都市”,不是乡镇、不是乡村,更不是城乡结合部,这就意味着今后的文艺赋能要围绕“城市”以及都市文化来展开;所有的文学、艺术、展演、美术等,都以城市定位为核心。

第二,文艺赋能是指将文化属性嵌入城市的硬件。举个例子,去过或没去过巴黎的人,都知道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等等。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雨果、巴尔扎克、小仲马等人的《巴黎圣母院》《茶花女》《九三年》等作品,为巴黎的城市印象奠定了基调。这是优秀的文艺作品对城市长时段、多维度、广泛性的赋能。

第三,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需要文艺批评的指导与评论影响力。文艺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是成本最低但效果最好的。好的文艺作品需要文艺批评的参与,这是文艺作品能够从卷帙浩繁的当代文学现场中脱颖而出,也是优秀文艺作品能够找到文学史路径的唯一方法。

冯强

青岛市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青岛大学副教授

我是胶州人,能为家乡建言献策,很高兴。

上合的地理位置,注定使它要依托胶州,依托青岛,依托山东,这样才能将这个新兴之地盘活。旅游自不必说,文化上胶州源远流长,历史上与周边的诸城、高密联系紧密,秧歌、茂腔等文化是这个地区所共享的,完全可以联合起来,形成更大地域的联动,让上合拥有更广大的腹地。

除了地区之间的联动,还可以有官方与民间的联动。我们这个时代自媒体发达,我看过不少国人在上合国家旅行的视频,这些旅行博主往往能提供出非常独特的视角,以及官方报道中看不到的细节,他们也更能了解当地普通人的民心,我觉得把他们请到上合面对面地交流,同时请他们对上合进行一番反向传播。

最后,我的专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沈从文和台静农等人大力赞美青岛,也愿意传播青岛,为什么?因为他们生活在这里,对青岛有深厚的感情。所有的宣传里,作家发自内心的赞美最为有力,传播最为悠远。我们也可以模仿高校的驻校作家制度,摸索出一个驻上合作家制度,把作家请过来,不一定是特别知名的作家,他们相对难邀请,可以定向,比如大沽河入??谑呛芎玫墓勰竦?,洋河艾山有很好的天文台,这么好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邀请一些好的儿童文学作家,请他们来这里写作,住上一两个月,寒暑假的时候还可以组织小朋友们来夏令营冬令营。不一定住在上合,可以住在交通相对便利的洋河。我们就租下几间民宅,作家们就生活在这里,我们只要求他们在这里写,写出来的好作品,自然就有我们上合的功劳。我们的活动有长期聚焦、长期建设的思考会更好。

乔洁琼

青岛市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

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增强青岛文化传播的力,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应利用青岛“电影之都”的品牌,组织各类影展,促进本地文化的对外传播。2018年,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青岛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全球接轨工作已经启动。作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电影之都”,青岛的城市“朋友圈”扩展至全球72个国家180个城市。同时,青岛加入了“一带一路”国际城市影视联盟,共享俄罗斯 、澳大利亚、芬兰、挪威、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我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资源。以“把世界电影请进来,让青岛电影走出去”为目标,青岛城市影视联盟积极推动“影视桥”战略合作,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相互推动。应利用好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各类影视类的赛事和评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

二、强化影视文化创意人才体系支撑。影视文化创意人才包含了影视表演人才、影视节目制作人才、影视发行交易人才、影视传播与管理人才、影视评论与鉴赏人才。青岛籍影视人在全球享有知名度,青岛影视基地不断发展壮大,青岛高校影视相关专业发展迅猛;青岛不乏影视表演、影视评论、影视制作等方面人才,应有组织有规划组织专家进行有目的的创作,集中推出一批有影响力作品,为胶州上合组织赋能。

三、注重网络媒体传播。在数字时代,应注重短视频、网络传播的力量?;酶鞔蟾咝5墓恃?,有组织进行国内外网络传播,讲好胶州故事、青岛故事、上合故事。

张乐

青岛市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一、讲好中国故事:以爵士之约,实现文旅与交流的双向奔赴。比利时-中国文化艺术学会在青岛以符合当下青年民众审美的爵士音乐品牌为基点,通过举办爵士音乐节、冬季爵士小镇等活动,采用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将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为青岛文旅开辟新发展路径。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引进爵士音乐、流行音乐、世界音乐等音乐板块,实现文旅发展与中外交流的双向奔赴。

二、展现青岛韵味:以故土情韵,奏响青岛籍音乐家的初心旋律。打好青岛籍音乐家这张王牌,如:吕思清、俞明清、范磊、刘明嘉、贯尹飞等,他们在全球各地不同的音乐领域中闪耀光芒。首先,以个人独特影响力举办专场音乐会;其次,将音乐家们凝聚在一起举办主题音乐会;再次,举行中西合璧的音乐综合活动。让他们以不变的家乡情怀,为上合的音乐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打造上合佳话:以艺术评论,稳固多元化项目的核心发展?;λ傥薏皇ぃ谥撬薏怀?。2022年起,本人于Chinadaily、《中国艺术报》等主流媒体发表10余篇“青岛印记”文章,对家乡进行宣传。我们要在各级媒体渠道,以文艺评论为媒介,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为稳固上合项目的发展做贡献。

罗蕾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师

青岛是一个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我们在讲述青岛故事、上合故事时,可以突出海洋文化、海洋特色。今年夏我跟随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西海岸文旅局的师友参加交流活动,后撰写随笔《爱上这片幽蓝——观〈海上有青岛〉》,发表在了《齐鲁晚报》上。

《海上有青岛》是一场大型海上全景秀演,在虚实相交的时空里,讲述了一则童话色彩的“神话传说”,它的底色是古青岛的历史与海洋文化、齐鲁文化、琅琊文化。从今年7月到10月,《海上有青岛》公演了111场,吸引观众10万多人次,全网曝光量达到3.5亿。如果说《最忆是杭州》《印象刘三姐》等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为老牌旅游城市杭州、桂林等增添了魅力色彩,那么最新上演的《海上有青岛》也正在并将为岛城点染耀目的亮色。

《海上有青岛》是“科技+文化”的产物,我们也可以利用已有资源,把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创新,展现青岛的大都市气象。比如茂腔是高密市和胶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是不是可以让茂腔走向更大的舞台呢?这些年在北京、南京,都有“昆曲进高校”的活动;2024年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京剧、昆剧、锡剧、扬剧)让5部大戏、5台折子戏、75场演出走进江苏全省60所高校,这场活动持续了六个月。我们的地方戏,如果能走进高校,应该也会起到很好的文化推广效果。

作为一名有着16年国际学生教学经验的教师,我的班上有很多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家的学生。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塔吉克斯坦、蒙古、埃及的留学生们活泼开朗,乐于参加文艺活动。如所周知,留学生教育的深层目标是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优秀人才,如果我们能够邀请留学生参与到讲述青岛故事、上合故事的队伍里来,邀请他们参加并推广我们的文艺活动,应该能够为文艺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杨硌堂

胶州市委党校正高级讲师

南开大学艺术史学博士

一、挖掘好历史文艺资源。比如清代的“胶州画派”,与“扬州画派”交相辉映。挖掘、赓续和弘扬上合新区五千年历史文脉,充分运用诗词和书画艺术,赋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建设。

二、建设好“文艺公共产品”与“审美公共产品”。让胶州大秧歌等青岛地区的非遗产品大众化普及化,同时,发挥好本土乡贤吕思清小提琴大师等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审美创新成为风尚。

三、建设好上合“跨地域文化”。充分运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与胶州秉承的开放包容精神,博采海内外文化众长,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助力“上合组织旅游与文化之都”的高质量高能量高水平建设步伐。